永宁县光伏治沙工程并网发电,助力10万亩荒漠年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
近年来,我国在新能源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,一项创新的光伏治沙工程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绿色能源,还实现了生态保护和减排的双重效益。该工程于近日成功并网发电,预计每年可从10万亩荒漠中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。
永宁县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,荒漠化严重。为了改善生态环境,当地政府积极探索生态治理与新能源开发的结合之路。光伏治沙工程便是这一探索的成果之一。该工程利用荒漠地区丰富的日照资源,建设了大规模的光伏发电站,并在发电的同时,实现了对荒漠地区的治理。
据项目负责人介绍,永宁县光伏治沙工程占地约10万亩,采用先进的光伏组件和治沙技术,将荒漠地区转变为绿色能源基地。工程总投资约10亿元,建设周期约为2年。项目建成后,年发电量可达2亿千瓦时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万吨。
在工程建设过程中,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。光伏治沙工程采用先进的固沙技术,确保光伏板在发电的同时,对荒漠地区进行有效治理。此外,工程还注重生态恢复,通过种植耐旱植物,提高荒漠地区的植被覆盖率,改善生态环境。
永宁县光伏治沙工程的并网发电,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,更为我国新能源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。以下是该工程带来的几大亮点:
1. 生态效益显著:通过光伏治沙,永宁县的荒漠地区得到了有效治理,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,生态环境得到改善。
2. 经济效益可观:光伏发电项目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,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。
3. 社会效益良好:该项目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环保意识,推动新能源和生态文明建设。
4. 技术创新:光伏治沙工程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,为我国新能源和生态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。
总之,永宁县光伏治沙工程并网发电的成功,为我国新能源和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我国将继续加大新能源和生态治理力度,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、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。
- • 西夏区贺兰山东麓生态修复区开放,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
- • 原隆村红树莓文化节盛大开幕,果酱创意大赛巧妙融合非遗剪纸纹样
- • 黄河灌区智能测控闸门系统建成,年节水能力达3个西湖
- • 西夏区“行走的医院”投用,村医背AI诊疗包覆盖所有脱贫村
- • 银川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超20亿,助力4.8万贫困户脱贫致富
- • 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启用,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永久落户,银川迈向智能化新时代
- • “剪纸艺术传承新篇章:回族剪纸技艺走进中小学课堂,非遗传承人培育计划启动”
- • 盲童学校“无障碍高考考场”启用,视障生首次使用电子试卷,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
- • 蒙牛银川高端乳制品基地投产,助力周边养殖业升级发展
- • 智慧社区养老新模式:机器人送餐覆盖30个小区,刷脸取餐率超90%
- • 永宁县李俊镇千人臊子面大赛破纪录,108米面条展现传统美食魅力
- • 银川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,单晶硅产能跃居全国前三
- • 永宁县农村电商孵化园助力乡村振兴,枸杞原浆直播销售再创新高
- • “良田镇稻田艺术季盛大开幕,麦秆编织工坊与大地油画创作赛共绘田园风光”
- • 贺兰县迎来生物医药产业新机遇:20家药企组团落户长三角
- • 中芯国际加大布局力度,银川硅基芯片产能再创新高
- • 银川“数字家长学校”注册用户突破50万,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全覆盖
- • 望洪镇老梨园民俗庙会重启,皮影戏与糖画摊再现旧时繁华盛景
- • 永宁县李俊镇光伏大棚投用,绿色能源助力农业增收新篇章
- • 灵武恐龙化石馆新展区盛大开放,互动挖掘体验引领亲子游客探索之旅
- • 闽宁镇学子高考再创佳绩,清华北大录取人数首破5人
- • 银川扶贫大数据平台助力,精准匹配2万个就业岗位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银西高铁经济带成形,沿线文旅产业收入翻番,区域发展迎来新机遇
- • 银川葡萄酒产业升级,贺兰山东麓产区荣膺国际金奖,助力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
- • 清朝名将赵良栋兵法手稿数字活化,AR沙盘重现平定三藩经典战役
- • 永宁县黄河滩涂建“碳汇银行”,芦苇固碳量可兑换真金白银
- • 怀远夜市高校创意美食赛开擂,学生团队西夏元素甜品大放异彩
- • 银川首所K12一贯制国际学校封顶,2024年招生在即,教育新地标崛起
- • 明代庆王府金器窖藏现世,錾刻工艺媲美故宫馆藏,揭秘古代皇家奢华生活
- • 贺兰县金山村“牧羊人转场仪式”申遗成功,千年游牧智慧闪耀世界舞台
- • 常信乡稻田画惊艳亮相NASA卫星图,光谱分析技术助力增产20%
- • 盲人按摩师开设“黑暗餐厅”,食客蒙眼体验银川味道
- • 闽宁镇教师马燕荣膺“全国最美乡村教师”,28年坚守讲台诠释教育情怀
- • 盲童学校“无障碍高考考场”启用,视障生首次使用电子试卷,书写人生新篇章
- • 兴庆区试点“普特融合班”:特殊儿童与普通生共同成长,构建和谐校园新篇章
- • 贺兰县洪广镇“全羊宴”荣膺省级非遗,108道工序传承古法烹饪技艺
- • 盐池滩羊肉荣登欧盟地理标志认证,高端定制订单已排至2027年
- • 银川经开区2023年定向招聘脱贫劳动力,3000个岗位助力脱贫攻坚
- • 《闽宁故事馆移民口述史纪录片首映:百位亲历者影像永久存档,传承移民精神》
- • 灵武市煤化工园区碳捕集项目成功落地,年封存二氧化碳80万吨助力绿色转型
- • 习岗镇草莓童话剧巡演,亲子家庭共创“果蔬人偶剧场”
- • 月牙湖乡星空露营地盛大上线,观星望远镜+篝火晚会套餐邀您共赴浪漫之夜
- • 西夏区创新农业模式,引进比亚迪农光互补项目,光伏板下试种黑枸杞
- • 我国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,经济指数全国领先,村民平均收入突破百万
- • 银川农村学校取暖改造工程圆满竣工,10万师生告别煤炉取暖时代
- • 银川实施“乡村振兴教育先行”计划,500名教师轮岗下乡支教,助力乡村教育振兴
- • 我国航天科工商业卫星生产线正式启用,年产200颗遥感卫星助力全球观测
- • 胜利乡黄河泥塑工作坊开课,传承母亲河淤泥中的乡土记忆
- • 闽宁镇“菌菇大王”马雅玲:带领500名妇女实现人均年收入突破5万
- • 非遗技艺扶贫工坊遍地开花,剪纸刺绣产品年销千万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大学生扶贫支教团扎根西海固,十年奉献谱写青春华章
- • 兴庆区启用“AI心理健康筛查系统”,预警干预超千名学生,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
- • 盐池县摘帽后创新举措:探索“防返贫基金”,助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
- • 西夏区“西部算力谷”盛大启动建设,规划容纳10万台服务器,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腾飞
- • 银川博物馆3D打印再现西夏铁鹞子重甲:揭秘古代“坦克军团”的神秘面纱
- • 银川与荷兰携手,加速郁金香国产化进程,共绘花卉产业新蓝图
- • 贺兰县“健康积分超市”盛大开业,村民体检换生活物资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灵武市名师工作室结对帮扶,助力30名自治区级教学能手脱颖而出
- • 银川家庭农场蓬勃发展,托管服务助力小农户提升生产效率
- • 西夏区中学“贺兰山岩画拓印课”作品荣获全国美展金奖,传承与创新交相辉映
- • 银川“扶贫积分超市”:激发动力,劳动换积分兑生活物资,助力脱贫攻坚战
- • 闽宁镇菌棒技术输出印尼,助力海外共建20个标准化种植基地
- • “银川味道飘香国际,回族油香助力40国航线美食之旅”
- • “塞上工匠”非遗技艺巡回展盛大启幕,六县区绝活同台竞技引百万人围观
- • 银川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,林业碳汇项目引50家央企竞购
- • Z世代非遗电音团队:马头琴与电子乐的跨界融合,B站上掀起非遗文化新潮流
- • 水洞沟遗址新人种化石引热议,或改写东亚人类迁徙路线
- • 银川市消费帮扶展销会盛大开幕,百家企业签约金额突破亿元大关
- • 银川老城区早餐车再现“银川三绝”:羊杂碎、油香、盖碗茶,唤醒城市记忆
- • 灵武市郝家桥镇“骆驼竞速赛”:重现古丝绸之路驼队运输场景
- • 夜市摊主女儿直播带货,家族秘方辣条年销超2000万元,揭秘传统美食的互联网新篇章
- • 李俊镇建成全国首个"5G智慧葡萄园",无人机精准疏花提升品质30%
- • 《深夜银川羊杂碎:美味佳肴登上《风味人间》,凌晨三点排队长龙成景》
- • 金凤区智慧就业平台成功上线,精准助力3000名低收入者就业
- • 银川大学成功研发抗寒枸杞新品种,零下20℃仍可丰产
- • 废弃葡萄枝变餐具,酒庄循环经济年省百万
- • 贺兰县京东亚洲一号仓盛大投用,西北智能物流枢纽辐射陕甘宁
- • LV联名银川滩羊推限量礼盒,单品售价破万元引热议
- • 社区食堂推出3元老人套餐,非遗烩小吃温暖空巢家庭
- • 习岗镇汉代引黄渠遗迹重见天日,数字孪生技术再现两千年前水利奇观
- • 永宁县高中“全员导师制”落地生根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
- • 银川首创非遗数字藏品馆,西夏羊皮筏制作流程上链存证,传承与创新并行
- • 花博园智慧湿地投用,无人船助力水质监测,水生植物固碳量提升50%
- • 智能仓储机器人助力物流园,农产品分拣效率飙升300%
- 贺兰山生态修复工程助力脱贫攻坚:吸纳5000名贫困群众参与护林就业
- 深化“县管校聘”改革,助力乡村教育振兴——高级职称岗位向农村倾斜20%政策解读
- 灵武市崇兴镇“羊绒集市”重现,牧民以物易物传承百年文化
- 朔方路街道创新教育模式,教师轮岗制助力优质师资全面覆盖社区学校
- 黄河宿集焕新姿:“西夏生活周”带你穿越千年,体验党项文化魅力
- 银川迎来巨变:环球影城西部主题园区选址,侏罗纪纪景基地投资120亿
- 灵武市羊绒产业再攀高峰:20亿专项基金助力技术升级
- 西夏区携手法国波尔多,共建葡萄酒联合实验室,共享酿酒专利技术
- 灵武市郝家桥镇羊皮筏子制作技艺申遗成功,老匠人收徒传绝活,传承千年文化瑰宝
- 银川“政银担”模式助力小微企业,贷款增速西北第一
银川新闻网,银川热点新闻,银川今日新闻,银川最新新闻
